
还记得2017年的ICO热潮吗?“我们在建立去中心化的打车平台,你得用我们的代币来支付车费!”那些项目大多数已经销声匿迹了,代币也变得一文不值,承诺的用途也从未兑现。
但实用代币背后的概念——设计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访问的加密货币——并非天生有缺陷。如果设计得当,实用代币可以创造直接与平台使用挂钩的可持续需求。像Chainlink的LINK代币支付智能合约真正需要的预言机数据,Filecoin的FIL支付人们实际使用的去中心化存储,Basic Attention Token则为拥有数百万用户的真正浏览器提供动力。
挑战在于区分真正的实用性和“虚假实用性”——那些声称对平台功能必要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代币,或者平台根本没人用,这种“实用性”仅存在于理论上。一个实用代币的价值仅取决于它所提供的实用性。
实用代币是一种加密货币,设计用于提供区块链平台内特定产品、服务或功能的访问。不同于主要作为货币的支付代币或赋予投票权的治理代币,实用代币服务于功能性目的。你用LINK支付预言机数据,用FIL访问存储,用BNB享受交易费用折扣。核心思想是实用代币创造了直接与平台使用相关的需求。
实用代币试图创建加密经济系统,让代币在投机以外有目的。承诺是:如果你需要代币来使用平台,而这个平台有价值,那么代币就有根本性的需求。
这与纯粹的投机代币形成对比,后者的价值依赖于找到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人。实用代币应有一个基于实际使用的价值下限。现实更复杂——许多平台实际上不需要它们的代币,或者使用量非常小,以至于实用需求微乎其微。
但当实用代币发挥作用时——如LINK、FIL、ETH——它们创造了超越投机的可持续价值。它们使传统金融不可能实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Chainlink不能没有LINK,因为去中心化的预言机网络没有集中化的支付处理器。
以下是个“见不得人的秘密”:很多项目创建实用代币主要是为了规避证券法规。实用代币,如果真正有功能,可能避免被归类为证券。这导致ICO时代项目声称“我们的代币不是投资;它是实用工具!”然后平台却从未上线。
Chainlink演示了预期功能的实用代币如何运作。智能合约需要外部数据——价格、天气、运动比分。预言机提供这些并获得LINK代币支付。此实用性是必要的:没有LINK,预言机节点不会提供数据。每个需要价格喂价的DeFi协议都需要LINK支付。随着DeFi的发展,LINK的实用需求自然增加。
Filecoin创建了去中心化存储,用户支付FIL来存储文件,而存储提供者通过提供空间赚取FIL。没有FIL,你不能使用Filecoin——此实用性是强制性的,独立于投机的根本需求被创造。
币安币(BNB)的实用性很有价值但不是强制性的。BNB提供25%的交易费用折扣。高频交易者持有BNB以节省费用。除了折扣,BNB还被用于Launchpad访问,并贯穿于BNB链的各个环节中。
以太坊的ETH是终极的实用代币——你必须用ETH支付“gas”费才能执行任何事务。每一笔DeFi交易、NFT铸造、代币转移都需要ETH。每天数百万的交易消耗ETH来支付gas费。
Chainlink于2017年推出,旨在解决预言机问题——区块链无法原生访问外部数据。Chainlink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提供这些数据,节点操作员以LINK代币获得补偿。这一实用性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数十亿DeFi依靠Chainlink价格喂价来进行清算和执行。随着DeFi的爆炸式增长,LINK的实用需求同步增加。因为其实用性真实、必要且与生态系统增长挂钩,LINK成为加密货币中最成功的实用代币之一。
Filecoin于2017年筹集了2.57亿美元,旨在提供比AWS更便宜的去中心化存储。采纳进程比预期的慢——鸡生蛋的问题和来自云服务商的竞争显得困难重重。尽管如此,真实的人们使用Filecoin进行实际存储,创造了投机之外的真实FIL需求。
币安币展示了实用性的演变。BNB最初是简单的实用工具:交易费用折扣。然后Binance推出了BNB链,BNB作为gas代币,在Launchpad访问中被强制要求,并在其整个生态系统中集成进收入季度销毁。BNB从费用折扣代币演变为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货币。
基本注意力代币(BAT)和Brave浏览器创造了创新的东西。用户通过查看尊重隐私的广告来赚取BAT。数百万用户积极使用Brave,并定期赚取或消费BAT。该代币支持了一种传统支付无法实现的注意力经济模式。
Golem展示了善意的实用可能如何失败。2016年,他们筹集了860万美元用于去中心化计算市场。实用愿景是真实的,但与AWS竞争过于困难。由于平台从未实现有意义的采纳,GLM主要成为投机对象。如果没人使用平台,再优雅的代币经济学也是无意义的。
最普遍的失败模式是“虚假实用性”——实际上不需要它们代币的项目,但仍然创建一个。这些平台可以接受任何加密货币或法币,但他们主要制造代币是为了通过ICO筹集资金。问问自己:这个平台是否可以使用ETH、USDC或法币?代币是真的有必要,还是只是一个募资机制?
即便是合法的实用代币也面临着鸡生蛋的采纳问题。代币需要平台采纳来产生实用需求,但平台需要用户才能成长。没有现有价值用户不会加入平台。同时,代币价值依赖于平台成功,但早期的代币价格完全是投机。这造成了巨大的波动,一个没有用户的平台可能会基于投机达到1亿美元的市值。
代币速度问题微妙但具有破坏性。如果用户只需在特定交易中短暂使用实用代币,他们可以在几分钟内购买、使用并出售。高速度意味着低持有时间,这减少了需求。项目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长期锁定代币的质押机制,鼓励持有的折扣结构(如BNB模型),以及增加治理权利以提高持有激励。
监管不确定性持续困扰实用代币。实用代币保护自己不被归类为证券的策略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了许多声称其代币为证券的项目,尽管声称有实用功能。具有真正强制实用性的项目拥有更强有力的法律论据。但“我们计划将来增加实用性”的代币在ICO期间出售,在监管者看来像证券。
问实用性是否真实和必要。平台能否在没有此代币的情况下运作,或者能否使用ETH或法币?强制性的实用性比可选好处创造更强的根本需求。
检查实际用户产生的真实实用需求。链上指标——交易计数、活动地址、协议收入——不会说谎。区别真正的实用性和投机交易。交易量达到数十亿美元意味着不意味着平台存在真实使用。
了解价值积累。平台增长如何转化为代币需求?是否存在如质押或烧毁的供应沉没?代币速度如何——用户是持有还是在使用后立即出售?低速度比高速度更能支持价值。
诚实地评估竞争。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为什么用户会选择这个平台并接收获取代币的摩擦?有时候中心化服务能提供更好的体验。
检验代币经济学:团队、风投和社区之间的分配情况,是否有创造销售压力的即将到来的解锁,以及供应通胀是否超过需求增长。检查GitHub活动和开发进度。
红旗:仅存在于纸面上的平台、不明的代币必要性、匿名的团队、模糊实施的实用性声明、以及对价格的过度关注,而非平台发展。
实用代币正在向真正功能性进化。跨协议集成加强了实用性——LINK被成千上万的DeFi协议使用,创造了网络效应和可防御的价值。多实用性演变增加了功能以超越单一功能。BNB从费用折扣演变为gas代币再到生态系统货币,创造了综合价值捕捉。
随着政府发展框架,法规明确性应逐步出现。避开投资合同特征的功能性实用代币可能会获得与证券不同的法律地位。
平台整合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平台失败或被超越,绝大多数实用代币将失败。而幸存者将提供真正有价值、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创造可持续的需求。市场正从数千次实验走向几十次真正有效的实验。
教训是:往商业模式中附加一个代币并不会创造价值。但当代币支持那些否则无法存在的商业模式时,它们创造了与真实采纳挂钩的可持续价值。
References: